佛、道、神仙题材人物雕刻

欧阳啸 2022/2/19 18:19:05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1075     序号:3601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佛、道、仙人诚然是超实际的科学产品,但它在贫困落伍和科学不兴旺的封建时期里,却寄予着人们的某种美妙欲望。神话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。

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之后,客观上对增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换起了重要作用,也增进了我国雕塑艺术的开展,特殊是大范围的石窟造像,多数以佛教为题材。

作为雕琢艺术的一种,青田石雕也有佛像的雕琢。石雕的佛像基本上是禅宗寺庙里供奉的诸佛菩萨,雕得最多的是“释迦牟尼佛”、“弥勒佛”、 “观音菩萨”、“十八罗汉”、“四大金刚”等。对佛像的雕琢并不像其别人物题材那样快意,佛的形象虽然是人,但他是超然的,有严厉的标准,因而就更具程式化。

释迦牟尼(sakya-muni)  简称“释迦佛”,又称“如来佛”,是佛教的开创人。由于是“佛”,就不同凡俗,他的形象被人逐渐圣化、神化。佛经上谓“佛”有特其余神异模样,有“三十二相”,“八十种好”。此中有的内容是雕琢佛像不可少的基本根据。违背这些规则,就不成其为佛像了。综合起来,佛的基本形象是:

头:面型长宽(“国”字脸),丰满均匀;头顶有肉髻,毛发右旋如只只田螺;眉细长,眉间有“白毫”,‘俗称“佛爷痣”(佛经上说眉间白毫,平常卷缩,张开一丈五,放出毫光。现雕琢都作痣状);眼半闭;鼻梁平直耳轮阔大垂肩;嘴微阔,高低唇弓线明白。低头下视,肃穆庄严。

身:站立像身背挺直,部下垂可及膝,谓“接引相”。坐像正襟盘腿,聚精会神,彻底正直,没有丝毫的歪扭态。七处(两手、两足、两肩及脖颈)隆满,手指纤长,衣服贴身,衣纹疏密平均,线条流利,背后现佛光。

手:手的姿态,佛典上称为“印相”,用手指的姿态表达一种意思。若有“禅定印”(右手在上,左手鄙人,手心向上)、“施无畏印”(右手抬起,掌心朝前)、“降魔印”(掌心按膝盖)、“说法印”(右手抬起,拇指与中指相捻)、“转法轮印”(拇指与食指相捻,右手心向外,左手心向内)、“法界定印”(两手指堆叠平放怀中,拇指尖相触)等等。

坐法:规则双脚穿插盘在大腿上,足心向上,调结跏跌坐(两脚穿插置于左右腿上为全跏坐,单盘为半跏坐)。若先以右足押左腿,后以左足押右腿,称为“降魔坐”;若先以左足押右股,后以右足押左股,两足掌仰于两股之上称为“大吉大利坐”等。

卧像规则为右侧卧,右手掌枕头,称为“涅槃”像,“涅槃”意译为“圆寂”,是佛教全部修习到达的最高理想,一般指扑灭“生死”循环然后取得的一种精力地步。

弥勒  俗称“弥陀”、“布袋僧人”,宋代往后的弥勒佛都是“布袋僧人”的形象,不再是“佛”的样子。弥勒肥头大耳,坦胸腆腹,秃顶光脚,服饰不整,矮墩墩,胖乎乎,笑嘻嘻,流露较多的情面趣,不像释迦佛那样彻底的圣化、程式化,谁见了都欢欣。

弥勒像有三种姿势。一是坐相,身子稍向后靠,挺着大肚子哈哈大笑;一脚屈拢平放,一脚屈膝竖起,从不盘腿危坐;一手放膝盖上拿串珠,一手拿布袋。坐弥勒雕琢最多,一切寺庙里的泥像简直均是此态。一是站相,头稍仰,两手向上举起,手掌内翻,掌心朝上,谓“托天弥勒”。一是半坐半靠,举措非常随和,身上倚着五个小童,或挖耳,或搔颈,或抱腹,或扯衣等等,有的还玩着钹儿、袋儿、槌儿,作游玩状,名曰“五子戏弥陀”,无邪生动,形象生动。

观音  是观世音的略称,佛教阿弥陀佛的左胁待,地位略次于“佛”。佛教《法华经•普门品》中宣扬观世音菩萨能现三十三身,救十二种浩劫,故佛徒又称“救苦救难大慈大失望世音菩萨”。观音在南北朝从前都是男相。盛唐的敦煌壁画、彩塑观音像是上唇画有髯毛的女性化形象。后来跟着佛教题材的进一步“世俗化”,拥有大慈大悲心地的观音从男相逐步改变为女相,付与更多的情面趣,更具女性的美。

佛经上说,观音能现三十三身,即有三十三种形象。如白衣观音、杨柳观音、持经观音、鱼篮观音、水月观音、合掌观音、持莲观音、洒水观音等等。青田石雕观音有坐、立两种情势,坐式姿势如释迦,正直盘腿,下坐莲台,双手叠放怀中,掌托经籍或净瓶,背后亦刻佛光。

立式观音姿势多变、生动,有曲线美,形象仕女化。另外另有童子拜观音,是旁边站一合掌星期的童子。石雕观音的形象为:面颊丰腴,端倪娟秀,鼻直口小,眼微开,头略俯,既庄重又秀娟,胸平腹直,纤手赤足(女手男脚),发髻高拢,头扣风帽,着开襟长衫、长裤,宽衣大袖,随风飘舞,胸挂璎珞,手持净瓶、柳枝或拂尘、经籍等法器,风姿温顺娴雅,于肃穆中蕴婀娜之态。

青田石雕的雕像与寺庙里的佛像虽源出一辙,但庙中的泥像高大,观者站在地下仰望,为调整视觉均衡,故多数塑得头大脚小,体势前倾。而石雕是小件,大多高不盈尺,不存在视觉上的差距,不用依照庙里的处购置法,而是比例调解,姿态正直。这是小件雕琢品的手段特色。

寿星  是道教塑造的仙人,《史记•封禅书》记:“寿星,盖南极白叟星也,见则世界理安,故祠之以祈福寿。”寿星是长生不老的意味,因而很受人们喜欢,是青田石雕典型的传统人物题材之一。

寿星采取“夸饰”的手段,不同于一般常人的比例,形象独特,容颜峭古,矮身弓背,大头缩颈,修眉长髯,额头凸出,宽裙大袖,托着寿桃,扶着树根龙头手杖,杖头挂着葫芦和书册,步履健朗,眉开眼笑。一副大福大寿、丧尽天良、慈爱可亲之相。

恰是一位形朴而清雅、貌平而意高的长命老翁。寿星大多是单人造像,但也有跨鹿而坐或配上鹤、鹿、童子、蝙幅和灵芝、松树、梅花等瑞兽、珍禽、嘉树、琪草,以衬着大吉大利快意的喜色局面。另有和“福”(传说是唐代的郭子仪)、“禄”(传说是东汉的范丹)二星配为“三星”一堂的。另外另有“九老”者,是形同寿星的九个矮老头,各个举措稍异,凑成一堂。盖取其“九”为无尽尽之义,九个高龄白叟衍成“九九”之数,意为寿上加寿、福寿绵绵。九老产物高只6厘米,而头颅却占二分之一许,极尽夸大变形之能事,非常诙谐心爱。

八仙  关于八仙的故事,精美动听,传播很广,简直家喻户晓。依据明吴元泰著的小说《八仙出处东纪行传》记录,八仙是:铁拐李、汉钟离、张果老、何仙姑、蓝采和、吕洞宾、韩湘子和曹国舅(名友),此中多数汗青上真有其人。

八仙有老、有少,有男女、有美丑,他们的容颜、穿着和所持的宝贝都不同,形象丰厚,各有特性。铁拐李不修容貌,短而卷曲的络腮胡子,肌瘦骨突,跛足拄拐,服饰不整,身背葫芦,是丐者像。汉钟离方头大耳,络腮长髯,坦胸挺腹,手持芭蕉扇,如关西大汉,传说他原是汉朝大将,故仍有大将风姿。

张果老,头戴万字巾,身穿员外服,八仙中数他年纪最长,是个咄咄逼人、饶有幽默的老者;他的宝物一是渔鼓筒,一是小毛驴(石雕一般都不雕小毛驴)。何仙姑,是仕女形的道姑,严肃中略显娇媚;她的宝物,在青田石雕中是拿一支荷花(本来是背一竹笊篱,故别名“依篱姑”)。

蓝采和,是翩翩一少年,八仙中年纪最轻,头梳丫髻,着短衣长裤,手捧花篮,一副稚气的孩童相。吕洞宾,头戴瓦棱帽,身披道袍,腰系丝绦,脚着云头靴,面貌朴直,三绺长须,身背宝剑,手执拂尘,于一本正派中略带几分风骚相。韩湘子,是一青年后生,端倪娟秀,头扎布髻,身穿长衫,手持一笛。

曹国舅,中年蓄须男子,头戴学士帽,身穿圆领官服,手擎点头,一派正派人物相,而又有几分逢场作戏的样子。八仙是道教神话,又是所谓海外散仙,不持任何戒律,自由自由,无拘无束,他们的形象是“仙”,却更靠近于人,故雕琢很少受什么程式化、观点化的拘束,可听凭作者的设想力和技能发明发扬。

八仙的产物情势多样,有立八仙、坐八仙(多数是分开单个雕琢,摆在一同拼为一“堂”)、八仙山、八仙船(是八仙乘坐一古树形的独木船渡海),另有各踏宝物披荆斩棘渡海的,即所谓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。依据八仙故事,另有其它情势的创作。

因八神仙物各异,形象较全,内容、情势丰厚,故如能学会雕琢八仙,对其它古装人物的雕琢也就举一反三,不觉得难了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雕刻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雕刻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雕刻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