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舞狮子的由来

马晓佳 2022/2/20 12:21:19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655     序号:3637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1、汉代来源

相传汉章帝时,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纳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,使者扬言朝野,如有人能顺今后狮,便持续向汉朝纳贡,不然隔绝国交。在大月氏使者走后,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,均未胜利。

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生,被宫人乱棒打死,宫人为回避章帝降罪,于是将狮皮拔下,由宫人兄弟俩打扮成金毛狮子,一人逗弄起舞,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,连章帝也信认为真,此过后来传出汉宫,老庶民以为舞狮子是为国争脸、大吉大利的意味。于是仿制狮子,扮演狮子舞。舞狮今后盛行。

2、北魏来源说

舞狮作为扮演艺术,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期,其时北部匈奴扰乱反叛。

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,用金丝麻缝成狮身,派善舞者到魏纳贡,用意舞狮时实谋杀魏帝,幸被忠臣看破,使他们望而却步。后因魏帝喜欢舞狮,下令仿造,求实得以传播后代。

3、唐代来源说

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,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悟来而有醒狮舞,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,在阶前呈现一只五光十色、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歹意,且在阶前滚球,姿势英武。

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景象,他要近臣照他梦幻中的瑞兽模拟出来,同时由乐部配以雄浑的锣鼓编舞娱宾。自此之后,舞狮便流入民间。唐代着名墨客白居易就有诗云:“假面胡人假狮子,刻木为头丝作尾。金镀眼睛银作齿,奋迅毛衣摆双耳?“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。

舞狮入手于南北朝。在我国,舞狮的情势多种多样,大抵能够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。北方舞狮的形状与真狮很相像,全身狮披掩盖,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,不见其人。北方舞狮有雌、雄之分,另有文狮、武狮、成狮、崽狮之分。

“舞狮子”又称“狮子舞”、“平静乐”,一般由三人实现,二人打扮成狮子,一人充任狮头,一人充任狮身和后脚,另一人当引狮人,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,文舞表示狮子的温驯,有抖毛、打滚等举措,武狮表示狮子的凶悍,有跳跃、蹬高、滚彩球等举措。

中国自身没有狮子,在中汉文化中,“狮”原本是和“龙”、“麒麟”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。到了汉朝时,才初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,其时的人模拟其外�、举措作戏,至三国时开展成舞狮;南北朝时随佛教衰亡而入手风行。史乘中,《汉书礼乐志》中提到“象人”,据三国时的说明,就是表演“鱼、虾、狮”的艺人。

在一千多年的开展进程中,狮舞构成了南北两种扮演作风。北派狮舞以扮演“武狮”为主,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“瑞狮”。小狮一人舞,大狮由双人舞,一人站立舞狮头,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。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,下穿和狮身相似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,人们无法识别舞狮人的形体,它的形状和真狮极为类似。引狮人以古代军人打扮,手握旋转绣球,配以京锣、鼓钹、逗弄瑞狮。狮子在“狮子郎”的引导下,扮演腾翻、扑跌、腾跃、登高、朝拜等技巧,并有走梅花桩、窜桌子、踩滚球等高难度举措。南派狮舞以扮演“文狮”为主,扮演时考究心情,有搔痒、抖毛、舔毛等举措,活灵敏现,逗人喜欢,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。南狮以广东为中央,并流行于港澳,东南亚侨乡。

南狮虽也是双人舞,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,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。和北狮不同的是“狮子郎”头戴大头佛面具,身穿长袍,腰束彩带,手握蒲扇而逗弄狮子,以此舞出种种精美的招式,举措诙谐幽默。

南狮派别浩繁,有清远、英德的“鸡公狮”,广州、佛山的“大头狮”,高鹤、中山的“鸭嘴狮”,东莞的“麒麟狮”等。南狮除形状不同外,另有性情不同。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、花样种类不多,但冷静刚健,威风有力,民间称为“刘备狮”。黑须红面狮,人称“关公狮”,舞姿骁勇而宏伟,气势杰出。灰白髯毛狮,举措粗暴好战,俗称“张飞狮”。狮子为百兽之尊,形象宏伟俊武,给人以威风、骁勇之感。昔人将它看成英勇和力气的意味,以为它能驱邪镇妖、保佑人畜安全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舞狮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舞狮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舞狮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