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剧声腔音乐 - 弹戏

张建民 2022/3/3 14:59:12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874     序号:4205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川剧的弹戏,指用“乱弹”腔演唱的剧目,源自陕西的秦腔梆子(以硬木梆子击节的特色得名)。单以“声腔”而论,亦统称“梆子腔”。在当代的戏曲声腔音乐系统研讨中,划归于“梆子腔系”。

秦腔梆子源于陕西、甘肃、山西等地的民歌小曲。因陕、甘一带古为秦地,因此也统称秦腔。秦腔豪言壮语,苍劲悲壮,分“花音”(欢音)和“哭音”(哀音)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,分塌、滚、摇、代、尖五种板式。此中滚板纯为哭音,其他四种都有欢、哭、傲三类。

秦腔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,题材普遍,内容丰厚。有反应周、秦至清的各代社会生活的汗青故事戏、神话戏、民间传说戏以及社会风情戏。常演剧目如《铡美案》《蝴蝶杯》《和氏璧》《紫霞宫》《斩经堂》《反延安》《春秋笔》《献西川》《八义图》《渔家乐》等。

咸丰、同治往后,跟着四川语音的日渐趋同以及板腔体声腔的融汇变化,秦腔梆子的固有面貌已大为变动。川人将渐趋川化但仍保存“梆子击节”特色的梆子腔称为“川梆子”。

因主奏乐器大筒板胡俗称“盖板子”,故又常以“盖板子”借代其名。又因汗青上曾称梆子腔为“乱弹”,故光绪年间在戏班“两合班”、“三合班”及声腔“两下锅”、“三下锅”流变之际,人们又多因循“乱弹”之名,将用“川梆子”演唱的剧目统称为“弹戏”。

川梆子虽然承继了“秦腔梆子”的演唱特色,但因为结合了四川语音、大锣大鼓、民间小调、说唱艺术等,详细内容及说法均有较大改动。例如唱腔总体上分“甜皮”(即原本的“花音”,并以避用半音“4”和“7”为特色)、“苦皮”(即原本的“哭音”),以表达悲、喜不同的感情特征。

而此中以一个“皮”字统而分之,则仿佛又因循了称“西秦腔”为“西皮调”的说法。川梆子的板式首要有倒板、散板、一字、二流、垛板(较之原本“塌、滚、摇、代、尖”的说法,更富有“川梆子”特色)五种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川剧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川剧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川剧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