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剧的艺术流派

张雪荣 2022/3/5 15:36:34     来源:21天入门公众号     点击:936     序号:4362
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

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别,在音乐上构成带有地区特征的艺术派别。

清末民初,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,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,构成光鲜比照。为了区别,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(又称西府调),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(又称祥符调)。新中国建立后,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、豫东调、沙河调。

这一划分获得普遍认同,即以开封为中央的祥符调;以商丘为中央的豫东调;以洛阳为中央的豫西调;盛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,又叫“本地梆“。此中祥符调、沙河调、豫东调多用上五音,豫西调多用下五音;现在祥符谐和沙河调都曾经衰败,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示出坚强的性命力。

在豫剧闹热时代,从事豫剧专业的演员,不惟有汉族,另有回族、满族、朝鲜族、蒙古族、高山族、犹太人等少数族裔。豫剧根植华夏、昂奋勃发的庞大魄力,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,高亢激越、简约明快的唱腔曲调,古今兼具、老小皆宜的扮演作风,风趣滑稽、豁达向上的言语情味,不难不涩、南北易懂的中州韵音,纯朴无华、宽厚浩然的文化面貌,反应实际、切近生活、有血有肉的群众格式等。

豫剧艺术古今兼纳、刚柔相济、开朗宽厚、有“中和”之美。首先,豫剧唱腔铿锵有力,大气澎湃、顿挫有度、富有热忱豪放的阳刚之气,拥有很大的感情力度。其次,豫剧行腔畅快、吐字明晰、本性自然、有血有肉、擅长表达人物内心境感。

再者,豫剧节奏光鲜激烈、矛盾抵触锋利、故事件节善始善终,再加上曲调滑稽欢乐,使得豫剧不只合适上演轻松的笑剧,又合适演帝王将相的大局面戏,豫西调婉转入耳,唱腔凄凉故很合适演悲剧。豫剧在要害剧情上一般都布置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利、节奏光鲜、极具挑衅性,一般吐字明晰,易被观众听清。

1、祥符调

祥符调发祥于开封,是豫剧的母调。为规范的中州音韵,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。男腔高亢激越、古朴醇厚;女腔严肃大度、婉转美丽。祥符调唱词下里巴人,多为7字句或10字句,唱功有“宁唱十句戏,不道一句白“的艺谚传播小生多用二本嗓,老生用本嗓、二本嗓等,旦角多用小嗓,丑角多用本嗓二本嗓,净多用疙瘩腔,作风清爽典雅、婉转委婉。代表人物中,旦有陈素真、马双枝、李景萼、阎立身、桑振君、张岫云、宋桂玲、王秀兰、姚淑芳、王敬先、田岫玲、张水英;

生有唐喜成。丑有牛得草、快乐隆等。

2、豫西调

豫西调(西府调),发祥于洛阳。声响消沉,吐字明晰,字字动听,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,本嗓后挫下压;合适演失望、气愤,音乐深厚、悲壮。代表人物中,旦有常香玉、崔兰田、毛兰花、苏兰芳、汤兰香等;生有贾宝须、王二顺、王遂朝等。

3、豫东调

豫东调发祥于商丘。豪言壮语,粗暴豪放。咬字较重,弦高。女声花腔较多,具明快、美丽等特色,大小嗓结合,本嗓小嗓混淆运用,男声粗暴豪放,多以二本嗓、本嗓多瓜代运用。代表人物中,生有唐玉成、杨启超、刘新民、刘忠河、索文化、洪先礼、谢庆军等;旦有马金凤、花桂荣、王润枝、司凤英、黄儒秀、陈玉英、张秀兰、黄爱菊、张卫华、董芙蓉等;净有李斯忠、吴心对等。

4、沙河调

沙河调(本地梆)生动委婉,激动响亮。既适合表达高兴酣畅的心境,也适合表达大方壮烈的氛围。传播于淮北、沙河道域,安徽人称梆子剧、淮北梆子。代表人物中,生有顾锡轩、刘法印、曹彦章、张三旺等;旦有刘玉梅、安金凤、徐梅兰等。
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豫剧能有所帮助,如果你有在学习豫剧时遇到任何问题,可以点击这里提问,很快就会有豫剧高手解答你的问题。

(文章源于用户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发表评论

大家评论